看簡體字 語言演化 無須醜化

【2008/05/10 聯合報/張榮興/中正大學語言所副教授(嘉縣民雄)】

不同的語言對相同的事物往往因攝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方式,例如英文的baseball在中文中稱之為「棒球」,而日文則稱之為「野球」,如果將 baseball按字面直接翻成中文而成為「壘球」,將日文的野球譯成field ball,或將中文的棒球譯成bat ball,不但不能有效的溝通,還可能引起誤解。主因在於英文的棒球取的是壘包的角度,中文取的是球棒的角度,而日語取的則是球場的角度。因攝取角度的不同,在表達上也就有諸多的差異。


中國大陸和台灣因過去有一段長時間的隔閡,在文化和認知上都有明顯的差異,以致使用相同的詞彙也不一定表達相同的概念。例如「小姐」一詞在台灣是對未婚女性的稱呼,而在中國大陸卻是指風月場所中的女人;「酒家」在台灣往往給人有花天酒地之處的印象,而在中國大陸指的卻是餐廳,沒有聲色場所的概念。


相同的概念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也常以不同的詞彙來表達,例如我們的「免洗餐具」在中國大陸稱為「一次性用品」,我們強調的是不用清洗的面向,而中國大陸則是強調只能使用一次的特性,可見對事物不同的認知會反映在語言表達的形式上。


中國大陸為了掃除文盲,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。如今,簡體字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,而很多台灣國人對簡體字仍有諸多的批評,例如認為簡體字破壞了中華文化的傳統,失去了造詞背後的象形動機。


殊不知這樣的看法有如美國人笑英國人拼字不夠科學(如將center拼成centre),而英國人笑美國人腔調不夠正統,德國人再笑英文動詞沒有完整的人稱標記以及名詞沒有陰陽性等,破壞了語言完美的結構。這些語言均同屬日爾曼語系,且在語言的演化過程中也都受到同樣的指責與批評,認為與傳統不同的改變就是破壞文化以及語言結構。然而當年被視為發音不夠純正及語言結構不夠完美的美語,今天卻成為非英語系國家最希望學好的外語。


語言的產生與消失自有其錯縱複雜的因素,盛行一時的拉丁文如今卻消失不見,只留下當時的文字,似乎沒人會以破壞傳統文化來評論由拉丁文演化而來的義大利文、法文和西班牙文。繁體字在大陸式微,起而代之的簡體字往往受到破壞文化的批評,台灣近年來積極推動各語言地位平等,也獲得人民對語言相當的尊重。然而因為政治立場不同,我們對於對岸的文字除認為其破壞中華文化,沒有美感之外,似乎沒有給予同樣的尊重。


筆者並非認為簡體字比繁體字好,只是從語言的角度來看,簡體字的存在,只是語言演化的一種現象罷了,無須醜化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ri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